不喜欢方方日记的人,也可能是追求完美的人

情感导师 9006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2020的开局方式总让人以为误选了困难模式。

大自然似乎总喜欢在人类顺风顺水的时候,冷不丁的把人们浇醒:灾难从不遥远。

方方日记就是在这场灾难中褒贬不一的作品。

出乎意料的是,疑似我身边同龄的朋友会更加不喜欢方方日记一些。

不喜欢方方日记的人,也可能是追求完美的人

而年龄层次大一些的,特别是从事文学工作的前辈,则对方方日记大为嘉赏。

所以我相信方方日记有其意义和价值的一面,毕竟,额,我也写日记啊。

那为什么有很多声音反对方方日记?

不喜欢方方日记的人就是安于现状的麻木生活吗?

01

一八六三年七月一日,葛底斯堡的决战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此前一路凯歌的南方联盟在这场决战中溃败。

罗伯特·李将军率领部队逃至波托马克,却被暴雨中的波托马克河拦住退路,陷入困境。

亚伯拉罕·林肯相信这是千载难逢一举歼灭叛军的机会,立即致电米德将军,令其火速出兵,不得延误。

然而米德将军却坚持认为军队必须停下来整顿,这个状态下进攻一定会伤亡惨重。

拖延之下,南方联盟终于退回了弗吉尼亚州加强防御。

在极度愤怒的咆哮中,林肯总统打算写信问责米德将军 ——

亲爱的将军:我认为你对李的逃脱引发的严重后果一无所知。他本已进入我们掌握之中,胜利在此一举,倘若当时将其击溃,内战早已结束。如今,战争被无限期延长。在那样有利的情况下,你尚不能击败对方,那面对已逃至大河以南的敌军,你又如何以三分之二的兵力取胜?对此抱任何希望都是荒谬的,我已经对你的能力丧失信任。天赐良机被你白白错过,我对此极为失望。

而这封信之所以闻名于世,却是林肯根本没有把它寄出去。

或许林肯是在设想如果自己是米德将军,身临其境面的对战场上伤亡士兵,是不是也会做出同样的判断和决策?

寄出这封信虽然可以表达自己的愤怒,却可能会失去这位指挥官,更可能会摧毁米德将军的信念。

这个时候的指责和批评徒劳无益、于事无补,有更重要的事情值得去做。

林肯留给世人的名言是,“不要苛责他们。如果我们处境相同,也会做出同样的事。”

事实上林肯并不一直都是这样仁爱的人。

在他年轻的时候,批评和讥讽是他擅长的武器。

他在写的信、诗、文章、报纸上都公开抨击别人,甚至差点为之送命。

一位忍无可忍的政客要求林肯进行决斗,幸好他们的行为都被阻止了。

批评能有多可怕?

作家托马斯·哈代在文学史上光芒四射,却因为他人的指责而就此封笔。

诗人托马斯·查特顿面对刻薄的批评,以自杀作为他的回答。

更不用说日常同室操戈、夫妻反目、朋友翻脸、邻里纠纷,批评常常是导火索。

当辛劳加班回家的丈夫被抱怨不顾家的时候。

当做了一天家务的妻子被指责饭菜不好吃的时候。

被批评意味着被否定,被抛弃,甚至生存也可能会遭受威胁。

要知道自我保护是刻在基因里的进化结果,面对批评与指责,愤怒、反击和辩护是与生俱来的天性。

我们被家长批评,被老师批评,被领导批评,是否会第一时间急于解释呢?

追求完美的人,也是最害怕被批评的人。

对于追求认可,追求成功的人来说,更加害怕否定,也就更加害怕批评。

是的,人性本就应该是喜欢赞美,讨厌批评。

但我们恰恰是更擅长批评,赧于赞美。

中华民族或许是最不擅长夸奖别人的民族。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

而“巧言令色”,则鲜矣仁。

希望每个人都成为林肯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学会面对批评。

也只有勇于接受批评,不断改正,才能走得更远。

可是,人并非纯理性生物。

我们由情感驱使,被阅历支配,武断批评别人的时候,未必自己就是正确的。

所以问责不是什么难事,把它做好才是。

网络上曾经有这样一段文字:

如果你觉得你的祖国不好,你就去建设它;如果你觉得政府不好,你就去考公务员去做官;如果你觉得人民没素质,就从你开始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如果你觉得同胞愚昧无知,就从你开始学习并改变身边的人;她有缺点,我们一起修正,而不是一昧的谩骂,抱怨,逃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若光明,中国便不黑暗。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果没有炬火,我们便是唯一的光。

所以说,追求完美的人会不喜欢带有指责的方方日记。

02

“与事实不符”也是方方日记最大的争议之一。

有人统计在方方日记中:

“医生朋友”出现了116次,“医生朋友说”出现了28次,“医生朋友告诉”出现了8次,“记者说”出现3次,“听说”出现45次。

个人日记作为文学作品,这样写自然是无可厚非,毕竟方老师也不是一线记者。

但作为公众人物来说,这些内容则会被当做佐证真实情况的民间声音,所以追求完美的人也比较容不得这些模糊的词汇。

如果大家还记得咪蒙的高频词汇的话,就是利用了共情的写作技巧。

你怕不怕失去金钱或者事业,朋友或者人设,爱情或者家庭?

这些都巧妙的融入了咪蒙的创作之中。

害怕失去是人性的弱点。

我们恐惧灾难的根本原因,也是害怕失去。

那么记录灾难的作品也就更加能够抓住人心。

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作品习得预防的方法,而另一方面则是对灾难中不幸遭遇的共鸣。

亚瑟·盖茨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说:

“人类普遍渴求同情。孩童给别人看伤口,甚至故意把自己弄伤,借此博取同情……成人同样如此。他们展示创伤,讲述所经历的事故、病痛或是手术细节。无论这些不幸是现实还是假想,‘自怜’都普遍存在于人类行为之中。”

至于无论哪一种形式的作品,终究多少会与利益挂钩。

这也是为什么方方日记会被“冠名”吃人血馒头。

03

也有人会说,这是作家的职责,是本分,是工作。面对疫情,你又为社会做了什么?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保护好自己,在家少出门就是职责。

此前我多说了几句关于工作的言论,还被喷了几十层楼,贴上借机营销,“带货”的标签。

那是在我看到有患者面对ICU的高额费用,走投无路不得不签字放弃治疗的时候。

可就在患者离开的当天,正式下发了免费治疗的文件。

面对这个家庭不可挽回的宿命,我忍不住感慨:但凡有一份支持垫付的医疗险,或许就能挽回一个生命,一个家庭。

是的,我只不过是做了我职责的工作而已,然后就成了吃人血馒头的刽子手。

愤怒的读者要坚决抵制所有我的推荐,甚至威胁要投诉我。

可我见证过保险公司第一时间垫付住院押金的案例,是他们所不知道的。

哪怕多撑一天,都可能会有逆转的奇迹。

并且这类产品不过是几百块的费用,是绝大多数家庭都能负担的。

更讽刺的是,同样的内容,另一位医生朋友转发就获得无数赞同:医者仁心。

如果说传递保障意识就是我的“商品”,那传递文字,不也就是作家的“商品”?

而医生们的“商品”则是流量、医术,或者药品/保健品。

所以我比较同意,方方日记确实是方老师的本职工作。

至于有没有其他动机,写得好不好,是不是吃人血馒头,则要取决于它的读者。

如何写日记是作者的自由,看不看是读者的自由。

不去阻拦喜欢它的人,也不要“安利”给不喜欢的人就最好了。

对于善于遗忘的人类来说,写日记也许是铭记的方式之一。

而对于沉浸悲伤的人来说,或许能忘却就不要醒来。

毕竟这一直都是充满争议的话题:

在你最悲伤的时候,如果有一瓶忘情水,你要不要喝下去?

评论列表

头像
2024-02-18 07:02:02

我朋友咨询过,还真的挽回了爱情,现在两人已经结婚了

头像
2023-09-16 23:09:25

被拉黑了,还有希望么?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