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丹尼尔发长文道歉:为何明星谈个恋爱,还要低姿态求粉丝原谅?

情感导师 5841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8月5日晚,在与TWICE朴志效恋情曝光后,韩国歌手姜丹尼尔发长文对粉丝表达了歉意,他表示从粉丝那里得到了很多支持,今后会努力回报大家更多。

在看到姜丹尼尔发表的道歉文后,网友们都认为他这是在固粉。全篇丝毫没有提及女方,而是在回顾过往“哭惨”,感谢粉丝的支持,打得一手情感牌,就是在挽回粉丝。

明星谈恋爱,却要对粉丝道歉,这种做法,在饭圈文化中很常见。确实,明星的商品属性使得他们的私生活不再是个人的事情,它与资本、流量、粉丝媾和在一起,成为一起公共事件,成为流量池和点击量,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是娱乐时代下的流量产物,明星谈恋爱是原罪这件事,从源头来看,是因为偶像的流量是靠粉丝喂养的。偶像的成功,是粉丝给的。离开了那些为爱豆打榜、买专辑、应援、做数据的粉丝们,偶像也成为一尊泥像,失去一呼百应的能力,卸下万众瞩目的光环。

姜丹尼尔发长文道歉:为何明星谈个恋爱,还要低姿态求粉丝原谅?

一句话,流量经济,成也粉丝,败也粉丝。

李现老公

举个例子,《亲爱的,热爱的》开播后,无数女孩一夜脱单成为“现女友”,李现瞬间涨粉千万。这些女友粉把爱情的幻想都投射在明星身上,她们的理想型男友。倘若李现谈恋爱,会哭倒多少女友粉,会流失多少流量?

所以,不少明星都不敢轻易公布恋情。

不仅如此,有时为了迎合CP粉,单身明星也要主动发糖,明星双方配合表演,上演暧昧互动的戏码。明星之间有没有爱情,不是自己说了算,是粉丝说了算。

不仅明星的情感状态要看粉丝眼色行事,可能连平日的言行举止也要照着人设来。

所以在曝光当红小生王源吸烟事件后,粉丝们心目中那个阳光大男孩的美好形象幻灭了,出现集体脱粉的现象。所谓的“人设崩塌”,不过是真相不小心露出马脚。

明星恋爱了,要卑躬屈膝向粉丝道歉;粉丝想看两个爱豆在一起,明星就要制造出粉红泡泡;明星还要警言慎行,往粉丝期待的方向发展……明星取悦粉丝,其实是在取悦资本。

当然,我们不是要批评明星的做法。毕竟,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在取悦别人。在家里取悦父母,在职场取悦上司,在生活取悦朋友。为了讨好某人或者其他原因,有些人甚至形成病态的“取悦症”。

路上读书给你分享一本书《取悦症》,让我们一起了解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取悦现象,教我们调整观念、学会拒绝,更多地关注自己的需求。

1. 为何我们要取悦别人?

人类作为社会动物,与人为善、取悦于人可以说是人性的本能。但如果取悦不分对象,不管是欣赏自己的人还是无视自己的人,你都去讨好,甚至牺牲自己,去讨好根本不领情的人,这就成了取悦症。

那么,为什么会形成取悦症呢?

从心理学上来说,取悦别人的动机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对消极情感的畏惧。对于拒绝、抛弃、批评、愤怒等等的负面感受,我们往往不愿面对,想要避开它们,这时候,当个老好人似乎就成了不错的选择。

一方面我们会想:如果我足够好,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别人就不会拒绝我、抛弃我、批评我、生我的气了。另一方面,为了做到对所有人都足够好,我们也会把自己的负面情绪隐藏起来。但其实,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

就这样,对消极情感的畏惧,再加上错误信念的驱使,我们就会强迫自己不去表达任何消极情感。然而,我们越是刻意回避,就越是会让人际关系变得不真实,因为我们不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就没机会去解决人际关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更糟糕的是,一旦我们发现自己的努力并不能换来别人的认可,第一反应并不是停止取悦,而是陷入自我怀疑抱着这种心态,这些老好人一方面会觉得内疚和失败,甚至用酒精、食物来麻痹自己;另一方面,他们会加倍付出,尽力满足别人,就这样陷入恶性循环,不断扩大取悦对象的范围,不断压抑愤怒和怨恨,最终摧毁人际关系,带来无尽痛苦。

所以你看,在错误的信念、强迫行为,和对消极情感的畏惧这三个要素的作用下,简单的与人为善就会一步步发展成病态的取悦症。

2. 错误信念带来的认知型取悦症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类取悦症——认知型取悦症,也就是出于错误的信念,过分讨好他人。这些错误认知体现在那些方面呢?本书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下面几种:

第一,追求完美主义。他们会用各种“应该”和“必须”来苛求自己,比如“我应该让所有人都喜欢我”“我必须对每个人都表现出积极情绪”。如果达不到这些要求,他们就会感到自责。但仔细想想,给自己定下过高的要求,又因为满足不了而难受,这简直就是情感自虐。

第二,把别人摆在第一位。这种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观念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担忧,那就是:如果我不优先关注别人的需求,那我就是自私自利,就会不招人喜欢,被拒绝和抛弃。

可是,如果我们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前面,就会变成别人的奴隶,既不可能照顾好自己,也没办法照顾好那些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人。要知道,适当的利己不等于自私。我们完全可以选择打交道的对象,遇到那些想要控制利用你的人,你大可不必委屈自己去付出。

第三,觉得自己必须要做个好人。有的人认为自我价值取决于为别人做了多少,所以尽可能满足别人的需求;还有的人因为外表、性格或者家庭背景等等原因而自卑,担心被人嫌弃,于是竭尽全力想讨别人的欢心,觉得这样才能维持自尊。

但事实上,一个人的价值和自尊并不等同于他为别人做了什么,毕竟,即使是有求必应,也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喜欢和认可自己。更何况,如果讨好别人意味着损害自己的价值感和认同感,当好人的代价也太大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底线,对你不友好的人,果断反抗;就算要讨好别人,也不能心口不一,否则只会让自己心里更难受。

3. 强迫行为带来的习惯型取悦症

第二类取悦症是习惯型,说白了就是强迫行为的循环,取悦于人已经变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甚至到了上瘾的地步。

人之所以会对某种行为上瘾,本质上是因为它能带来奖赏,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感到快乐,于是我们就会重复这种行为。而取悦于人可能带来的奖赏有两种形式:一是赢得他人的认可,比如赞同、表扬和喜爱;二是避免他人的反对,比如拒绝和厌恶。一旦这些奖赏和取悦行为紧密联系起来,就会在头脑中形成条件反射,让人不自觉地取悦别人。

很多从小就处于弱势的人,因为尝到了取悦于人的甜头,更容易发展成习惯型取悦症。比如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学会通过无条件顺从父母来得到关爱。随着年龄增长,又开始讨好有权力的成年人,比如班主任、上级领导等等,来让自己在竞争中占据上风。而在亲密关系中,他们也会觉得配不上伴侣,因此竭尽全力满足对方的所有要求,好让他离不开自己。

在两性关系中,习惯型取悦症的问题尤其突出。我们经常会听说,有人爱得多么卑微,无论对方怎么对待自己,都无怨无悔地付出,出了任何问题,就马上把过错往自己身上揽。

但实际上,想直接改变一个人基本不可能。试图用取悦改变对方,实际上是在纵容对方的消极行为,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这种例子其实生活中很常见,比如面对经常出轨或者动不动就家暴的伴侣,有些人会选择一味忍耐、接受,以为这样就能感动对方,让他们回心转意,结果最后受伤的只有自己。

4. 畏惧消极情感带来的逃避型取悦症

第三类取悦症是情感逃避型,也就是说,为了逃避那些令人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消极情绪和经历,比如愤怒、拒绝、批评、冲突等等,而去讨好别人。

很多人为了免受愤怒和冲突的威胁,极力避免消极情绪,以为这样就能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比如一察觉到对方情绪不对,就赶紧说点好话,转移他的怒气,或者自己觉得生气的时候,也不表露出来,而是尽量压制。这样做表面上会让人际关系一团和气,但实际上,时时刻刻的取悦未必能减少冲突,甚至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面对你的主动取悦,对方很难跟你讨论任何关于消极情感的问题,但被忽视的问题却不会自行解决,只会越积越多。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就像洪水,应该及时疏导,而不是一味堵截,否则一旦爆发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比如说,你每次一想跟对象聊聊他做得不好的地方,他就马上来哄你,搞得你不好意思发火,一肚子气又憋回去,你心里会好受吗?这对于你们改善关系有帮助吗?

另外,就算你百般讨好,对方也未必会买账,反而可能觉得你表里不一、不够坦诚,怀疑你的动机和想法。这样一来,你们之间就产生了心理隔阂。更糟糕的是,对方甚至会觉得你的取悦是一种操纵和胁迫,是为了控制他,结果变得愤怒和敌对。不论是哪种情况,都不利于人际关系。

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下,对消极情感的恐惧反而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你越怕对方生气,对方却越生气,越想跟对方变得亲密,却让对方越不信任你。

退一步讲,就算取悦别人真的能避免冲突,这种靠“赔小心”来建立“好相处”的印象,只会加深我们对消极情感的恐惧,削弱人际沟通能力,或者陷在糟糕的关系中无法自拔。

看到这儿,相信大家对取悦症已经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也知道了摆脱取悦症的有效方式,包括纠正完美主义、学会拒绝、管理愤怒、建设性地处理冲突等等。在考虑自己感受和需求的同时,有选择地响应别人的需求,用理性的决策取代无条件的取悦,掌控属于自己的生活。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评论列表

头像
2024-05-04 07:05:44

服务特别好,而且给人的感触也挺深的,真的可以的

头像
2024-05-01 10:05:24

求助

头像
2023-05-30 17:05:35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3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