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里的大能量、小班幼儿分享意识的萌发

情感导师 6189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从独自享有家里的一切到在集体生活中需要与同伴共同拥有玩具、图书或者其他物品。针对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交往技巧缺失等特点,利用图书区环境创设以及图书分享、图书共读、教师领读、故事妈妈以及集体阅读等多种形式,同时注意肯定、欣赏幼儿的进步,通过家园配合,循序渐进地养成幼儿自觉分享的意识。

一、问题缘起

佑佑妈妈带了一盒数字饼干,在妈妈的言语引导下佑佑一边给蕾蕾、文文和小侯分饼干一边往自己嘴巴里塞。还有最后一块饼干的时候,佑佑看看妈妈再看看手里的饼干。妈妈蹲下身来:“佑佑今天很棒了,妈妈还没有吃饼干呢。”佑佑慢慢地把饼干塞到妈妈的嘴里。在场的几个妈妈齐声夸佑佑是爱分享的好宝宝。

等孩子们出去玩游戏的时候,佑佑妈妈说:“其实佑佑可小气了,有小伙伴到家里来做客,他从来不肯把自己的玩具给小客人玩,因为小气被批评了很多次,可总也改不了。”蕾蕾妈妈说:“我们家女儿才小气呢,她喜欢吃的东西是从来不会给我们的,有一次吃口香糖用指甲掐了一点点给我,这都算好的了。”文文妈妈摇摇头:“我们家奶奶看到孩子把喜欢的东西藏起来就高兴的不得了,都被惯坏了。别看他们小,其实什么都懂。”小侯妈妈说:“我家俩小子,每次买玩具都要买两个一样的,吃的东西都要准备两份,也想着让他们一起玩一起吃,可每次只有一份的时候都会抢得不可开交。”

图书里的大能量、小班幼儿分享意识的萌发

二、原因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社会领域目标提出要让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一盒数字饼干和妈妈们的对话折射出幼儿的分享问题。小班幼儿不愿意分享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3-4岁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存在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极少考虑他人的感受,这是一种天性、一种本能,本质上与成人思维中的自私、小气存在区别。在适宜教育的引导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会逐渐区分主体和客体,与他人之间建立联系,出现去自我中心的过程。

但是,有不少家长认为小气是孩子的天性,还有的家长认为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成人不要跟孩子计较,或者孩子现在还小等他们大了就懂了,这样的思想无形中助长了幼儿的独霸行为。在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顺应自然而教育缺失,那么这场学习分享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将不会成功。

三、采取措施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英国当代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中说:“阅读总是需要场所的。”不同的阅读环境会对幼儿的阅读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为此,我班在卧室临窗的角落创设了温馨的图书区,铺上毛茸茸的地毯摆放了两只黄色小鸭豆袋椅的图书区成为了班上最受欢迎的区角。与此同时,由于空间狭小衍生出图书区过于拥挤、争抢豆袋椅、不允许其他小朋友翻看自己带的图书等问题。问题亟待解决,我们一方面将卧室小床垒起来扩大图书区空间,另一方面珍视宝贵的教育契机,利用图书区促进幼儿萌发初步的分享意识。

(一)图书分享总动员

在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和游戏总结交流的时候,和幼儿一起说一说自己在图书区发现的最好看、最有趣、最喜欢的图书,再邀请图书的小主人给小伙伴们在展示台上介绍这本图书。梓轩带来的《这是谁的尾巴》绘本禾禾也很喜欢看,两个小手指着展示台上小动物的小尾巴争抢着告诉小伙伴们动物尾巴的秘密,虽然语言零碎、声音细小,但是并不影响倾听者的兴趣和小主人的自豪感。当被介绍到的图书再次投放到图书区的时候,往往会变成最受欢迎的图书,大家会簇拥在一起共同阅读、交流讨论。有过重复阅读经验的小主人也会主动导读,幼儿在分享图书的过程中学会了分享、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图书共读学分享

小班幼儿阅读的图书应色彩鲜艳、画面突出、构图简单、线条清楚,内容以家庭、幼儿园生活和小动物为主,情节简单、篇幅较短、尺寸稍大、纸质厚实,便于小班幼儿反复翻阅。幼儿对图书区里重复投放的书兴趣更浓厚,在图书区里常常会看到孩子们拿着同样的书围坐在一起,一边看一边指指点点念念有词,其中《我妈妈》《我爸爸》《蚂蚁和西瓜》《各种各样的花》《小蓝和小黄》最受幼儿喜爱。

(三)老师领读齐分享

美国著名儿童作家福克斯(PoirotFox)曾经指出,当你念书给孩子听,当你把一本书带给孩子时,你便带给了孩子无限的人生可能性,你变成一个启发者。小班儿童喜欢看图书,但是对于不熟悉的图书常常快速地翻阅。在自主游戏时,老师的领读和陪读可以让刚入园的幼儿逐步学会翻阅图书、观察图书中的图片或其他符号信息。幼儿在感受阅读、学会分享的同时,通过老师在图书区的陪伴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关爱。老师在领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注图书角落上的名字标签,引导小朋友感谢同伴乐于分享才让大家看到了这么有趣的图书,从而萌发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自豪感。

(四)故事妈妈乐分享

由于部分幼儿的入园适应问题,开学后班上一直断断续续的有义工妈妈协助管理,其中义工妈妈的故事时间最受幼儿欢迎。蕾蕾的分离焦虑问题尤为严重,妈妈在班上陪她的时候哪怕稍微离开一会儿都会哇哇大哭。为了让蕾蕾快一点完成入园过渡,我们用“妈妈做老师”的方式让她不粘着妈妈。蕾蕾妈妈为幼儿分享了图书《猜猜我有多爱你》,书中兔宝宝和兔妈妈的对话让幼儿产生了共鸣。故事妈妈进课堂给幼儿带来不一样的好故事并在分享结束后把图书投放的图书区让幼儿自主阅读。在这个时候,小朋友的妈妈变成了大家的妈妈,幼儿在被爱的同时学习了分享。

(五)集体阅读会分享

晨间谈话、餐前准备和集体教学是提炼经验的良好时机,老师除了就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出现的分享问题生成有价值的谈话话题,还可以选择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关于分享的图书共同阅读。

在阅读活动《彩色的花》中,幼儿一开始被书中花朵绚丽的色彩吸引,慢慢阅读发现彩虹色的花将所有的花瓣分享给有需要的小动物,自己枯萎老去。因为爱和分享,春天来临的时候乐于分享的花儿绽放得更加美丽。简单的图画、浅显的故事让幼儿情智交融,在集体阅读中养成了良好的人格品质。

绘本《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原本凶暴、残忍的坏野狼被作者刻画成善良、可爱、爱分享的大灰狼形象。他发现了森林里有很多熟睡的小猪,高兴的去和好朋友分享,幼儿跟着书中的情节垂涎欲滴、欢呼雀跃,感受分享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注意问题

(一)及时肯定,提升幼儿满足感

当幼儿与别人分享图书或其他物品时,教师及时对幼儿的分享行为给予肯定,让他们对自己的表现感到高兴、满足和被接纳。幼儿园读书节活动中,我们班家长委员会的爸爸妈妈结合班级特色活动“可爱的小蚂蚁”,将经典绘本《蚂蚁和西瓜》改编成童话剧表演给幼儿看。文文、佑佑和小侯看了以后很开心地告诉老师他们家里也有《蚂蚁和西瓜》并主动把图书带到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晨间谈话的时候,我将家长的准备童话剧时的照片、视频和孩子们的分享行为生成为谈话话题,让幼儿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二)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

及时关注个体差异,针对有的幼儿因为拿不到自己的图书或其他物品会出现不愉快情绪的情况,教师应用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适时引导,不做强制要求。欣妤在图书区的过道里走来走去,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菲菲书。我看她不想改变自己的想法就从书架后的柜子里帮她找到了《菲菲生气了》,欣妤拿着书一蹦一跳地回到了小椅子上。我建议她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菲菲书,也看一看其他小朋友带来的有趣的图书。饭后的阅读时光随意而快乐,看着欣妤和小伙伴在图书上指指点点说说笑笑,我知道她有自己的想法,也在慢慢地学会接纳。

(三)建立范型,树立榜样意识

爱模仿是小班幼儿的天性,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乐分享的行为有意识的肯定有助于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适时将“我喜欢”挂在嘴边胜过单一的提要求,比如:我喜欢梓轩把带来的《好多的尾巴》和禾禾一起看,两个人一起看能学到更多的新本领;我喜欢彤彤的妈妈给大家表演了好看的童话剧《蚂蚁和西瓜》,她是我们大家的故事妈妈。听了老师的“我喜欢”后,幼儿有了明确的模仿目标,分享行为就自然产生。

(四)家园合作,统一目标促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家庭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家庭成员之间或与其他家庭之间的分享行为,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只有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目标一致能才能达到教育效能的最大化。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教师和家长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幼儿学会分享树立正确的范型。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去帮助其他人和有益于社会的行为。心理学家研究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是三种:分享、合作与助人。由此可见,分享行为是典型的亲社会行为。每个孩子都是蜜罐里长大的宝贝,家长事无巨细、全部包办的生活态度让幼儿去自我中心化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变得艰难。作为幼儿启蒙老师的我们应该通过适宜的教育让孩子学会分享、学会关爱、学会包容,促进幼儿情智和谐发展。

评论列表

头像
2024-04-09 19:04:06

差一点就放弃了,幸好遇见你们,真的很感谢你们的帮助!

头像
2024-01-02 00:01:03

求助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