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婚后爱坚守“男德”,拒绝出轨诱惑,闻一多写给妻子:想你想你

情感导师 8422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闻一多与高孝贞

1921年,民国初立,湖北小镇巴河的一处宅院里。

先婚后爱坚守“男德”,拒绝出轨诱惑,闻一多写给妻子:想你想你

一个不到13岁的少年正默默收拾着行囊,准备孤身上京求学。

少年名叫闻家骅,5岁启蒙,6岁开始接受新式教育,12岁时考上北京清华学校乙班。

少年出发时,很多亲朋好友来送行,其中一位妇人面目慈和,带着满意的眼光打量着他。

小闻同学却对她的到来有几分尴尬,原来这妇人家有个女孩名叫高孝贞,刚刚和他定下娃娃亲。

把家乡和亲人留在身后,少年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探寻真理、知识和正义的旅途。

青年时代的闻一多

来到北京不久,少年给自己改名为闻一多。

青春总是过得飞快,十年之后,年轻的闻一多已经成为清华大学的诗坛领袖,并且获得奖学金即将赴美留学。

就在闻一多对未来充满憧憬,一心向往艺术和思想自由时,从家乡寄来的一纸家书兜头泼了他一身冷水,让他那颗火热的心瞬间冰冷。

家书内容很简单,催促他立刻回乡完婚,执笔父亲措辞严厉,强调婚约不可毁,他想出国就必须回家成亲,不然家里也不会支持他留学。

闻一多拿着信枯坐到天明,整个青春,他对爱情都有至高的梦想。

“只有男女间恋爱的情感,是最热烈的情感,也是最高最真的情感。”

但这梦想中的情感他还没有体味,就要被迫走入一个被礼教、世俗和家族利益捆绑的婚姻,对艺术家来说,不亚于对灵魂的凌迟。

闻一多高孝贞

“你看!又是一个新年——好可怕的新年!张着牙戟齿巨的大嘴招呼你上前;你退既不能,进又白白地往死嘴里钻!”

可除了写诗诉苦闻一多也别无选择,除了对亲情的爱、对父母的尊重、对现实的妥协,他还是一个温柔且为他人着想的人。

虽然在北京接受了10年最新式的教育和前卫思想的洗礼,但闻一多并没有忘记万里之外家乡传统礼教的巨大力量。

自己如果单方面悔婚,不但会让自己的家族背负恶名,那个“未婚妻”——他从未谋面的远房表妹,也会成为受害者,名声尽毁。

“家庭是一把铁链,捆着我的手,捆着我的脚,捆着我的喉咙,还捆着我的脑筋。”

闻一多在美国

天性善良又富有正义感责任心的闻一多,是绝对不会允许因为自己个人去伤害这么多无辜者的。

所以年轻的闻一多只能擦干眼泪,一边向友人喋喋不休的抱怨要娶个没文化没思想没感情的小脚老婆,一边打点行李启程回家。

成亲时整场婚礼闻一多如行尸走肉,机械式配合家人的安排,迎亲、拜堂、入洞房,直到道喜的人群散尽,他才松了一口气。

身穿喜服的女孩,安静地坐在婚床上望着他,虽然眉目含羞,但也落落大方,长裙下的脚是自然天足,没有裹脚。

两人对视一会儿,女孩先打破沉默:“家骅表哥……”

闻一多高孝贞

这陌生的称呼让闻一多下意识抬手制止,把女孩吓了一跳,她惊慌的样子让闻一多的心立刻软了。

“我给自己取了个号叫一多,你以后可以叫我一哥。”

高孝贞用力点点头,两人又沉默一会儿,少女战战兢兢地伸出手,闻一多犹豫了一下,轻轻握了上去……

婚后闻一多虽然依然兴致不高,但那种心灰意冷的绝望渐渐平复,有时候他假装看书偷偷观察自己的新婚妻子。

高孝贞并非目不识丁,旧式的闺秀教育还是让她多少认识一些字,举止更是娴静优雅温柔动人。

虽然对新式西学和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但高孝贞并不排斥这些她不了解不知道的事情。

看着妻子忽闪着眼睛听他讲述所见所闻和新思想新学问,闻一多心里一个念头渐渐成型。

闻一多

他借着拜师访友之际联系了武昌女子职业学校,为高孝贞申请了入学手续。

闻一多回乡成亲的条件就是家里能支持他继续出国留学,婚后不过几月,便是预定好的远行。

此时闻一多已经在心中接受了高孝贞的存在和身份,这是他的妻子,是他携手一生的伴侣,更是他的责任。

于是闻一多在登上赴美的轮船之前,给父母留下信件,说明自己给高孝贞的安排。

“如今我所敢求于两大人者,只此让我妇早归求学一事耳!如两大人必固执俗见,我敢冒不孝之名,谓两大人为麻木不仁也。”

闻父闻母除了儿子的婚事不能让他自作主张外,其他事情并没有那么封建,于是送高孝贞去武昌上学。

芝加哥大学

高孝贞对闻一多对自己的关心感到十分安慰,抚平了离别带来的痛苦,不久后感知的胎动更是让她万分惊喜。

她认真学习,努力吸收那些一哥向她提起的新知识,学着一哥的语气写白话文的书信,把思念、求学乐事和怀孕的喜讯分享给闻一多。

最初闻一多在美国求学的日子寂寞又苦闷,他混迹于芝加哥的艺术圈,参加活动时遇到一个活泼又外向的异国女子。

闻一多第一次见到这样热情大胆的异域风情,他那颗艺术家之心不由得为之颤动。

特别是女子在看到他的画听过他的诗后竟然向他直接表白,不求有何结果,只愿彼此燃烧。

闻一多被震撼了,虽然在诗歌和绘画的世界里,他热情似火,大胆直白,但现实中却从不曾和任何异性越雷池一步。

在左右为难时闻一多接到了高孝贞报喜的信,瞬间天平倾斜,他已经有了妻子和骨肉,再无可能轻易与别人越轨。

“分手吧,我们的相逢已成过去,任心灵忍受多大的饥渴和懊悔,你友情地微笑对我已属梦想得非分,更不敢祈求你展示一点爱的春晖。”

闻一多用这句诗为心中的悸动画下了休止符,因为此时还有现实里的痛苦他要去承担。

闻一多到美国的第一站是芝加哥,这个新兴的工业化城市虽然生机勃勃,却充满了对黄种人的歧视和傲慢。

科罗拉多大学

闻一多那颗敏感的艺术家之心,容不得这样的黑暗和压制,他匆匆结束在芝加哥的学业,转投科罗拉多大学继续深造。

科罗拉多虽然依然无法避免文明之间的隔阂和排斥,但远离都市喧嚣,身处于野性荒原的大学让从没见过这样风景的闻一多深深着迷。

在科罗拉多的星空下,他拿出高孝贞写给他的信,看着那简单却质朴的文字,人在异乡倍感孤独的闻一多感到心的共振。

“我把这些诗寄给你了,这些字你若不全认识,那也不要紧。”

“你可以用手指轻轻摩着他们,象医生按着病人的脉,你许可以试出,他们紧张地跳着,同你心跳节奏一般。”

这些滚烫的文字穿越大洋到高孝贞手中,她害羞的读着,又懂又不懂,可又舍不得问别人,于是把自己的理解和不解再次写成信。

科罗拉多的荒原

闻一多接到这些质朴却又真诚地回应时,再也不能否认心中对妻子的情感已经不再只是责任,更有真实的爱意。

高孝贞不是封建家庭强加于他身上的锁链,而是他在异国漂泊时与家乡真正的链接,他生命的一部分正寄托于这个小女子的体内。

他们是一体的。

“爱人啊,将我作经线,你作纬线,命运织就了我们的婚姻之锦。”

“但是一帧回文锦哦,横看是相思,直看是相思,顺看是相思,倒看是相思,斜看正看都是相思。”

在陌生孤寂的异国,闻一多唯一的寄托便是与高孝贞一月一会的见字如面。

虽然在美国的这些年里,因为不受世俗约束的艺术环境,让闻一多见识到了更多的“自由”和“新派”。

也因这份“见识”,让热情又冷静的艺术家明白自己骨子里就是一个尊重传统的中国男人,只适合当古典东方女性的“一哥”。

清华大学里的闻一多塑像

提前完成学业后,闻一多婉拒了美国大学的挽留,急匆匆回国,他已经等太久了,等不及要回去和高孝贞团聚。

当高孝贞和女儿来到北京,闻一多感到生命和灵感终于完整,他的诗更是从早年尖锐的愤怒,变得圆润温柔。

“世上最美好的音乐和享受,莫过于午夜间醒来,静听妻室儿女在自己身旁之轻轻的、均匀的鼾息声。”

可惜这种平静祥和的美满没有持续多久,打破这份宁静美好的,不是民国文人常见的见异思迁和风流多情。

而是时代风暴卷起了巨浪,容不得一个小家独善其身。

中间蹲地者为闻一多

闻一多天赋是诗歌,专业是绘画,原本他的世界只该有风花雪月,可是身在民国这波橘云诡的乱世,他的正义之心让他不能逃避现实。

在美国时,闻一多就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艺术救国,是闻一多首创首倡的新文化方向。

闻一多的爱国心让他对军阀混战的乱局充满愤怒和失望,这些情绪导致他丢掉了在北京的职位。

高孝贞对于丈夫的理想抱负,十分支持,她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忠义礼智信贞,新旧文化在爱国心的大前提下竟然殊途同归。

闻一多没想到竟然会有这样的意外之喜,宏观价值观的一致,让他们夫妻两人的爱更加浓厚缠绵。

但现实的窘困也让夫妻俩一时间聚少离多,闻一多辗转于上海、武汉、南京、青岛,在一所所高校里向青年学子传达“艺术救国”的梦想。

这几年中,闻一多遭到过国民党当局的威胁、遇到过同行文人的背刺、也曾经因为寂寞有过刹那灵魂的“出轨”。

俞珊

在青岛大学任职时,闻一多通过好友、另一位民国大师梁实秋的介绍,认识了刚到图书馆就职的一位“退休名人”。

“退休”不过是戏谈,确切地说,这是一位刚刚退出话剧舞台的民国名媛——俞珊。

俞珊出身名门又天赋出众,她少女时代便开始接触话剧表演,成年后更是被著名戏剧家田汉惊为天人。

在演出话题性极大的话剧《莎乐美》后,因为有争议性的造型和过于前卫的观点表达,俞珊被家庭强迫退出了话剧舞台。

舞台精灵虽然降落人间,但举手投足,全是绝代佳人才有的风采,她来到青岛大学任职后,全校的男性师生仿佛都被雷击中。

俞珊

冷清的图书馆每天都爆满,当佳人走过时,全场的中青年男性生物都会屏气凝神行注目礼。

闻一多早就听到了这样的盛况,一开始只是一笑了之,但架不住一干损友的怂恿和好奇心,终于还是去一探究竟。

闻一多已经想不起自己走进图书馆前在想什么,因为那仿佛在云端的莎乐美公主款款向他走来时,闻一多的脑中只剩下一句呐喊。

“只要你——只要奇迹露一面,我马上就抛弃平凡!”

闻一多高孝贞

不过闻一多毕竟是闻一多,他不是那些常见的民国“渣男”,这一次让他灵感激荡的“精神出轨”,更似一个艺术家对“美”纯粹的膜拜。

因为俞珊是闻一多从没接触过和交往过的那种女性,他一生所见女性要么是奔放热烈的美国女孩,要么是含蓄内敛的中国女性。

不是异域佳丽,就是小家碧玉,两极之下,闻一多很清楚自己的选择。

但莎乐美公主是意外中的意外,她是东西合璧最完美的作品,既有纤细的东方骨架又有饱满的西式内核。

艺术天赋更让她在一举手一投足间,融合两种极致的美,熠熠生辉。

这美震撼了艺术家闻一多的心灵,但也仅此而已。

闻一多高孝贞和孩子们

因为闻一多不仅仅是艺术家,他还是丈夫、父亲、甘愿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斗士。

他为太多人负责,有太多事要做,这一刹那激荡虽然让他完成了不朽诗篇,但作品写完,那心驰摇曳的动摇便戛然而止。

闻一多重新把自己的精力和雄心,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艺术救国事业中,这一段小小的插曲甚至都不值得他做正式的说明。

高孝贞对闻一多这一闪而过的动摇一无所知,她刚刚在家乡生下她和闻一多的小儿子。

虽然已经是几个孩子的母亲,但新的小生命,还是让高孝贞非常开心。

闻一多高孝贞一家人

望着眉眼和丈夫异常相似的小宝贝,高孝贞用印泥拓了一个小脚印,给远方的闻一多寄了过去。

收到妻子的这封信,闻一多再也不能忍耐离别,他把妻儿接到身边,一起去了北京,回母校清华任教。

家庭生活再次美满,经历过诱惑考验的闻一多对妻子的爱,也更加明确又深厚。

一家人经常在周末出去看戏看电影,香山、颐和园、北海,古都的各处角落都落下过他们一家快乐的身影。

可闻一多每次看着妻儿的目光中,除了幸福还夹着忧虑,因为日寇的铁蹄已经越来越迫近。

闻一多心中明白,山河危矣,而他一介书生,好像又什么都做不了。

西南联大

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卢沟桥的枪声还是让闻一多猝不及防。

当时高孝贞正好回乡探亲,突发的战事让一家人分隔两地。

闻一多一边忧心国事,一边照顾儿女,夜深人静时更想念着远方的妻子。

“我一个人在屋里,静极了,我在想你,我亲爱的妻。”

“我不晓得我是这样无用的人,你一去了,我就如同落了魂一样,我什么也不能做。亲爱的,我不怕死,只要我俩死在一起。”

又是一次颠沛流离,再相逢时,已在万里之外的昆明,闻一多跟着清华大学加入了西南联大,高孝贞也辗转从湖北逃难到这里。

一家人终于团聚,闻一多放下对家人安全的焦心之后,再次全身心投入对国事的关注。

抗战八年,闻一多一直用诗人的激情,鼓励着国人抗日的热血,更用自己犀利的笔,痛斥侵略者的残忍,怒骂叛徒汉奸的无耻。

日本投降后,闻一多也没有停止战斗,他继续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支持国共合作,呼吁人民团结,更致力于揭穿美国的狼子野心。

就这样,闻一多最终成为国民党反动派的眼中钉肉中刺,军统特务的杀手终于按捺不住他们嗜血的獠牙。

闻一多与学生和同事们

一次次跟踪一次次示威,闻一多毫不动摇;一位位战友不是身陷囹吾就是倒进血泊,闻一多一步不退。

闻一多已经预感到危险的临近,他也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唯一不舍的就是自己的妻儿,但理想和安逸之间,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为前者献身。

在他最后一次演讲中,闻一多向群众大声疾呼:“正义是杀不完的,真理永远存在!”

就在当天晚上,闻一多被国民党反动派在家门口枪杀,同时中枪的还有他的长子,不到20岁的闻立鹤。

闻一多演讲

面对丈夫的遇害、儿子的受伤,高孝贞悲痛欲绝,但东方女性的韧性和丈夫多年熏陶后建立的爱国心价值观,让她生出无穷的力量。

高孝贞继承丈夫的遗志,走上反对国民党反对派的正义之路,积极投身反对国民党反对派的斗争,坚定的走向光辉灿烂的新中国。

30多年后,将近80岁的高孝贞在儿孙环绕下闭上了眼睛,她终于要去与一哥相聚了,这一刻她已经等了很多年。

你的一哥在想你,想得要死。

我也想你,我马上就来了。

评论列表

头像
2024-04-18 04:04:27

专业的情感服务机构真的不错

头像
2023-11-18 08:11:42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头像
2023-06-11 21:06:01

被拉黑了,还有希望么?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3条评论)